元宵节(Lantern Festival),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,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。以古代历法而言,正月是农历的元月。《说文解字》记载:“元,为始;宵,为夜。
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,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,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。 灯笼综合了绘画、剪纸、纸扎、刺缝等工艺,与中国人的生活活息息相连。
元宵此日,人们纷纷挂灯笼。俗称“开灯”。也有些地方是小孩提灯笼、玩烟花等。除了纸扎灯笼外,有些地区还会用萝卜制成萝卜灯。
正月十五,民间叫元宵节,这个节日最突出的景观,就是围绕张灯、赛灯、 赏灯 等一系列“灯”事活动而展开,因而也称“灯节”。这是一个极富游乐性质的群体节俗活动,也许是 中华民族 古老文化的一种沿袭。
中国的灯笼,不仅是用以照明,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徵,吴敦厚说 ,他以前做新娘灯(即宫灯)就代表婚礼喜庆;竹篾灯则告示这是丧 葬场合;伞灯(字姓灯),因「灯」与「丁」语音相同,意味著人丁 兴旺。所以,过去每家都有字姓灯,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。
2025年1月19日 · 过年挂灯笼,元宵节观灯的习俗起源于西汉时期。 灯笼成为中国人喜庆的象征。 灯笼种类有:宫灯、纱灯、吊灯等等。
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,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。 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,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,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,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。
2024年4月13日 · 灯笼起源于原始人对火的崇拜和依赖,发展于“照田蚕”等民间习俗。 从夏朝开始有记载,汉代宫中已有制作灯彩的习俗,隋唐时期灯彩文化达到高峰,宋元时期灯彩制作工艺得到发展,明清时期灯彩品种更加丰富。
2025年1月18日 · 灯笼的发明是为了保护光源如:点燃的蜡烛,使它更容易携带和挂起,不论是放在室外或室内的通道、楼梯,都不会因为没有罩住而被风吹灭。 早期的灯笼通常是金属框架或石头制成 [2] ,通常在顶部有一个金属钩或箍。虽然有些灯笼多达八面,五六面的也常见 ...
3 天之前 · “今天的灯笼大概有70余节,整个队伍有200米左右,要全村男女老少都上阵。 以前的话,只有正月十四、 正月 十五 元宵节 两天,那现在的话增加了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