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洋中脊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环球山系,贯穿四大洋。
大洋中脊(Mid-ocean ridge)又称中央海岭,简称洋中脊,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、成因相同、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。 它全长约 65,000 km,顶部水深大都在 2~3km,高出盆底 1~ 3km,有的露出海面成为岛屿,宽数百至数千千米不等,面积占洋底面积的 32.8%,是世界 ...
2024年9月15日 · 大洋中脊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地质现象,它是陆地标志与岩石圈下壳之间的融合点。大洋中脊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而形成的。 以下是大洋中脊形成的基本过程: 1. 壳层展开:大洋中脊是处于海洋底部的,与陆地上的山脉不同。
2020年1月15日 · 在洋中脊扩张中心形成的拉张盆地中,还有来自附近因断裂抬升的洋壳角砾岩,角砾岩成分为基性火成岩。 值得注意的是,深海的硅质岩普遍含有放射虫化石,泥岩和灰岩含几丁虫化石,它们是判断形成环境的重要依据。
老师指出的“洋脊俯冲”,具体到东太平洋海隆(洋脊),早在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,这条洋脊还是在太平洋中偏东,其扩张轴西面是太平洋板块,朝向亚洲;东面是法拉龙板块,被推向并俯冲进入北美板块之下。 8000万年前的东太平洋洋脊。
2020年1月14日 · 洋中脊玄武岩因热液蚀变通常转变成细碧岩,而由玄武岩浆分异形成的中酸性火山岩,因遭受热液蚀变转变成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。 席状岩墙群:主要由 辉绿岩 、玄武岩、细粒辉长岩组成,呈密集的岩墙或岩脉产出,它们平行于区域的主要断裂。
如今,关于洋中脊的形成原理,板块构造学说认为,洋中脊是地幔对流上升形成的,是板块分离的部位,也是新地壳开始生长的地方。 不仅如此,洋中脊顶部的地壳热量相当大,还成为地热的排泄口,所以火山活动,地震活动在这里会频繁地发生。
2020年1月18日 · 对洋中脊玄武岩成因的实验研究早期用“批式部分熔化”(batch partial melting)也就是“平衡部分熔化”(equilibrium partial melting)进行。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,对MORB成因也有的利用洋中脊下绝热上升 地幔 柱的“近分离熔融”(near-fractional melting)进行实 …
首先讨论与提出的问题相关的内容。这个问题问的是地幔柱、地幔对流与洋中脊、俯冲带的关系,本质上是关于地球内部地幔对流、地球表面板块运动的相关性、运作机制的问题,那我就讨论一下地幔对流和板块运动是怎么样运作的。
2023年12月10日 · 洋中脊通常位于海洋中央,如大西洋中脊、印度洋中脊等。 海岭是指位于海洋底部的一种地形特征,是洋中脊的一部分,是洋中脊的地质构造在海洋底部形成的山脊,由于地壳扩张,岩浆上升并冷却凝固,形成了一系列的火山岩和玄武岩,最终形成了一条长而 ...